在我国子宫颈癌患者人数占全球患者总人数的18%每年约有9.89万名妇女被诊断为子宫颈癌目前子宫颈癌有年轻化趋势很多患者在35~55岁被诊断出子宫颈癌本期嘉宾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分院肿瘤内二科主任医师 左丽子宫颈癌是一种发生在子宫颈部位(子宫开口处)的妇科恶性肿瘤。子宫颈癌早期大多没有明显的身体不适现象,容易被人们忽视。当身体出现不适或异常情况时,可能已经到了子宫颈癌晚期,此时的治疗效果不太理想。目前,子宫颈癌可以通过有效手段进行预防,例如接种预防性HPV疫苗、定期进行子宫颈癌筛查等。子宫颈癌是这样发生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两年或以上)是引起子宫颈癌的最主要原因,已有13种被认为是高危型HPV。其中,HPV-16和HPV-18型,可导致70%的子宫颈浸润癌以及50%的癌前病变。高危型HPV感染的致癌过程很漫长,经历着从HPV感染→HPV持续感染→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子宫颈浸润癌这一过程,时间可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这些人容易患子宫颈癌:(1)高危型HPV持续感染者;(2)过早发生性行为的女性;(3)多性伴或性伴有多性伴的女性;(4)早婚、早孕、多孕、多产的女性;(5)个人卫生习惯不好的女性;(6)免疫力低下、免疫抑制的女性;(7)有子宫颈癌家族史的女性;(8)有子宫颈癌前病变史的女性;(9)其他,如长期口服避孕药、吸烟、营养不良等。感染HPV不一定得子宫颈癌HPV感染常见于性活跃人群,80%以上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感染过一种型别的HPV病毒。HPV感染通常是一过性的,80%~90%的HPV感染可通过自身免疫力在2~3年内自动清除,少数女性(约10%)持续HPV感染或重复感染,成为患子宫颈癌的高危人群。即使持续感染了高危型HPV,也仅有10%的人经过10~20年的时间发展为癌前病变和子宫颈癌。如检测结果为阳性,一定要听从正规医院的专业医生的建议,密切随访或进一步检查,以便尽早发现有无癌前病变及早期浸润癌。子宫颈癌的三级防控策略子宫颈癌综合防控策略包括子宫颈癌的预防、筛查、治疗,通常也称为子宫颈癌的三级预防。1.一级预防:病因预防排除导致子宫颈癌的高危因素,预防HPV 感染,从根本上阻断、防止子宫颈癌的发生。主要内容包括:接种预防性HPV疫苗,特别是对尚未开始性生活的青少年女性,可有效地预防疫苗所涵盖型别病毒的感染;建立安全性行为观念,如推迟初次性生活的时间,正确使用安全套,减少性伴侣的数目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加强身体锻炼,不吸烟或尽早戒烟等。2.二级预防:筛查阻断对25~64岁女性进行子宫颈癌筛查,特别对无症状、患有子宫颈癌风险的女性进行筛查,对筛查结果可疑或异常者做进一步诊断和治疗,阻断病情向子宫颈癌发展。3. 三级预防:患者治疗根据不同期别采取手术、放疗、化疗以及姑息疗法等手段进行规范化治疗。对于早期子宫颈癌患者,只要发现及时,积极治疗,是可以治愈的。对于中晚期的子宫颈癌患者,合理运用综合治疗方法,可起到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等效果。子宫颈癌筛查 无需频繁进行通常年龄不满25岁的女性不需要筛查;25~64岁女性采用细胞学筛查,结果为阴性的,每3年重复筛查;30~64岁女性也可以采用HPV检测筛查,结果为阴性的,每3~5年重复筛查;也可以采用HPV检测联合细胞学筛查,结果均为阴性的,可每5年重复筛查;65岁以上的女性,如果在过去十年间进行过规律筛查,结果均为阴性(连续三次细胞学阴性,或两次联合筛查阴性),且无子宫颈癌前病变或浸润癌病史的,可以停止筛查。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记者:汪婷婷编辑/初审:岳顺顺复审:姚怡莹终审:徐雷冰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